2024 領航計畫已開放報名,請點擊後查看報名資訊
前往 Medium 閱讀好讀版

Member-only story

講者:Connor | 資料工程師 @日本 SmartNews

在日本看見資料科學工程的趨勢

從資料科學家看到資料工程的價值,選擇適合比趨勢更重要。

活動主辦單位: Taiwan Data Science Meetup 台灣資料科學社群

大綱

在資料科學裡 Senior 經驗的 Connor 分享如何從台灣走到不同國家擔任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工程師,討論走進資料科學該如何選擇方向,以及如何選擇公司;新創或大公司,並分享日本與台灣的資料科學工作環境差異。

  1. 哪種AI資料科學工作適合我?
  2. 資料科學領域該選新創公司還是大公司開始?
  3. 常見資料科學工程的工作內容與解決方案
  4. 日本 VS 台灣資料資料工作環境

講者介紹

Connor ( leafwind )

曾任職於 Appier 軟體工程師,參與廣告預測模型開發、資料工程、後端;後來到了日本 SmartNews 參與資料工程平台開發。跟專業有關的興趣是寫作分享資料科學/工程的各種大小事。

講者工作經歷

十年前就開始接觸 AI,然而當 AI 紅了之後 Connor 反而選做工程,為什麼?了解原因前,說明一下關於 AI 資料科學家的歷程。

Source: https://i.am.ai/roadmap/>

AI 專家的歷程可以分成從資料科學家、深度學習工程師、或者大數據工程師開始,Connor 在機械學習的資料科學家崗位數年後,發現數據工程其實佔了十分重要的位置,加上有 PM 、Scrum、領導經驗後,決定專注在大數據工程領域。

新創那些事

在新創產業開始的資料工程師歷程,以及常見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針。

資料科學的理想與現實的經驗,瞭解為何資料工程未來會越來越重要。

一條龍的全端資料科學家/ 一人資料科學團隊

《資料科學角色光譜圖》

額外閱讀 資料科學的職稱分類演進 by Connor

草創期:

  1. 從頭開始:看資料、收集資料(沒資料什麼都是假的)

2. 最快能動的可行方案

  • 主要資訊轉化成 Features: domain knowledge => feature engineering (把 raw data 轉換成 features 的整個過程的總稱)
  • 從基本模組 rule based (decision tree, statistical history)
  • 如果最後還有時間的話才會花時間在評估模型,更多時候看的是線上成效

3. 進入優化循環

  • 一邊實驗新模型,一邊收技術債 (關於技術債額外資訊可以看 Q&A 精選)

理想的分工:

資料科學協會

資料科學協會

社群分享筆記 更新紀錄

Copyright 2020-2024 資料科學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網站由 資料科學協會 維護